俄亥俄新聞OHIO CHINESE/TAIWANESE AMERICAN NEWS
  • 首頁Home
  • 期刊Issues
  • 信息平台Information
  • 聯繫Contact
  • 團隊TEAM
  • 博客Blogs
    • Joyful Living
    • 吳紀珍女士專欄
    • Solve Sudoku, Create Sudoku 玩数独 设计数独
    • Betty Bleen's Poem
    • Linda Fuchs Poems
    • Joan Moos's Poems
    • 周達恆牧師人生探索欄
    • 施忠男 Chung Nan Shih
    • 徐勝雄博士詩詞專欄
    • Molly Grubb
  • 訂閱subscribe
Picture

​吳紀珍女士專欄

遊民

7/22/2018

0 Comments

 

吳紀珍

遊民(homeless)也就是無家可歸的弱勢族群老百姓,30年前在美國對遊民的印象就是老、弱、貧,殘,疾病纏身,或者少年無家等。年輕人身強體健還有東山再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機會,年過中老年,那就成了「物競天擇」、每況愈下的慘狀。競爭社會是年輕人的天下,年輕人是樂觀進取,喜歡歌舞升平的環境,沒人喜歡瞌瓜子聊窮困弱勢的「隱形族」。動物世界也是一樣,老了、弱了,在森林中獵不了物食就等著吃殘剩的獵物或挨餓,等著等著,瘦骨如柴,一病不起地倒下去.....。

11年前,2007 -2009在美國因次貸危機所引發的的「經濟衰退」瞬間造成870萬人失業,60%失去的工作為時薪$14 - $21 美元,40%就是ㄧ般中產的薪資族,7萬戶家庭頓失居屋,4700萬人申請國家「食物卷」,從此後遊民的臉孔多了一張「高學歷」和「工作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族。即使2010年之後平均每個月增加19萬餘就業機會,但多為低工資時薪,所得減少,自然消費力下降,自今9年後,就業比起經濟衰退前增至70%。「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中國幾仟年下來的觀念,但是在美國2016年的統計數目已打破這項迷思,申請就讀大學僅有56%在6年內畢業,失業率約2.1%,非大學畢業失業率7%,千禧年這一代的年輕人(Millennium)競爭激烈,又面臨物價高漲薪資跟不上的窘境,真是生不逢時,吃香喝辣輪不到。

筆者一生有幸遇到美國自1929-1932年大蕭條以來最厲害的「經濟衰退」,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為了生存,大學畢業生搶高中生畢業的飯碗,成人孩子搬回與父母同住暫時渡過難關,那一陣子本社區鄰舍增添了很多車子違規停在路邊,社區管理會也改規讓車子允許庭在自家草坪路旁,丹佛房產價格調降35%,房租下滑,銀行拒絕信貸,存款用盡付不出房貸和帳單又無工作就成了「遊民」。當時有工作的人們可能從不會想到也不願意去面對這一項現實的問題:「一生努力的成果在一場全國性經濟衰退和長期失業竟變得一無所有。」

左右鄰舍聊一下,除了退休族生活無大恙,隔壁30多歲的大衛一家老婆任教,他說失業四個月後找到本行工作卻比從前工資少掉35%,愛做不做還有孩子要養,能找到工作算萬幸,他還是抱著感恩的心情。我的愛爾蘭鄰居法蘭絲乃單身寡婦多年,一直在建築材料公司做行銷員,經濟衰退時56歲,寄出去數百份簡歷石沉大海,馬上用剩餘退休金存款付清最後2萬房貸,為了生存從歐巴馬總統時代的延長2年失業金,完畢到失業救濟金加食物卷,最後以醫師證明說是雙手膝蓋嚴重內風濕加開刀和憂鬱症爭取「殘障金」,可說是過五關斬六將,讓我看得「瞠目結舌」。到她家,她宴請我「教堂救濟食物和罐頭」,有麵粉、米飯、麵包、火腿漢姆和水果蔬菜罐頭樣樣齊全。法蘭絲這麼做還不是為了保住房子,留住僅有應急的積蓄,以至不會淪落成「遊民」。

今日的美國,無家可歸的遊民正在高房租下的大城市中攀升,無論是睡在車子裡或車房的工作者,與身無分文的遊民只是「ㄧ車之差」,隨著科技與資訊的發達,愈來愈多遊民的故事透過網站的YouTube 廣傳,當有些人在經濟衰退開始從中產階級,有房有車跌入到人生最低谷,最後到永無翻身之日,這樣的故事如何能警惕世人其實其效果彰顯並不佳,因爲永遠不會有人相信自己會成為遊民的。看見遊民更不想去探討社會原因和他們的故事。但是,遊民幾仟年下來ㄧ直是存在世間中的不幸人群。

天主教德蕾莎修女的詩句:
耶穌對我而言是何許人?
是饑餓的人,我們要餵養祂。
是受渴的人,我們要給祂水喝。
是赤裸的人,我們要給祂衣穿。
是無家可歸的人,我們要收容祂。
是患病的人,我們要醫治祂。
是孤獨的人,我們要愛祂。
是痲瘋病人,我們要洗滌祂的傷口。
是乞丐,我們要對祂微笑。
是嬰兒,我們要擁抱祂。
是盲者,我們要帶領祂。
是啞巴,我們要替祂發言。
是殘廢者,我們要攙扶祂。
是妓女,我們要使祂脫離險境,做祂的朋友。
是囚犯,我們要去探視祂。
是老年人,我們要服侍祂。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uthor

    ​吳紀珍

    Archives

    February 2019
    January 2019
    December 2018
    November 2018
    Octo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February 2018

    Categories

    All
    2018OCA 與你學之約會
    OCA 科州美華協會年度夏日野餐2018
    下流老人
    世代交替
    京劇與台灣戲劇
    人情味兒
    劏房、窩居、籠窩
    另一種生存方式
    台灣小吃與福州飲食
    台灣年金改革
    台灣行
    土質鬆動的科州住房
    地牛翻身
    夕陽塔老人公寓聖誕敬老愛心聚會
    大峽谷一遊
    大麻突襲
    奧羅拉市政府「全球多元化節」
    屋頂翻修
    布衣之交
    從養寵物學習生命的原始
    「想實踐美國夢須知」圓滿成功
    我的2019年展望
    我的摯友蕾絲莉
    房地產
    抗生素的迷思
    敬天敬地更敬善良
    景像
    母親
    水牛與老農
    為共和黨科州州長候選人 Victor Mitchell 舉辦募款參會
    熟年離婚的婦女
    狗年旺旺旺
    王寅時 - 我的孔院國畫課同窗
    現代騙術
    百善孝為先
    科州羅克斯伯勒考古州立公園 - Archaeology Of Roxborough State Park
    科州跛腳溪金礦鎮 (cripple Creek Old Mining Town )
    立論(論證)
    約翰. 弗雷澤的草原 - John Fraser’s Meadow Homesteader
    給忠實讀者吳阿姨的一封信
    網路外送訂單和備辦食物
    美國學生貸款
    美國獸醫院
    美食網路外送
    老車物語
    花蓮訪友之感
    茲卡病毒與小頭畸形
    蘋果麵包
    衛生局
    詐錢與借錢
    讀萬卷書行萬哩路
    遊民
    阿弟 - 文森
    電腦資訊時代
    非洲豬瘟蔓延
    餐館賣了

    RSS Feed

Ohio Chinese/Taiwanese American News Location 俄亥俄新闻地址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Picture
微信号微信號 yalingzheng2013
  • 首頁Home
  • 期刊Issues
  • 信息平台Information
  • 聯繫Contact
  • 團隊TEAM
  • 博客Blogs
    • Joyful Living
    • 吳紀珍女士專欄
    • Solve Sudoku, Create Sudoku 玩数独 设计数独
    • Betty Bleen's Poem
    • Linda Fuchs Poems
    • Joan Moos's Poems
    • 周達恆牧師人生探索欄
    • 施忠男 Chung Nan Shih
    • 徐勝雄博士詩詞專欄
    • Molly Grubb
  • 訂閱subscribe